6月29日上午
,“梧桐论语·青春说”理论宣讲活动以“追寻历史荣光书写奋斗答卷”为主题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旨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回眸南京工业和交通发展的沧桑巨变中,切实担负青年责任和使命,更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市委讲师团、《金陵瞭望》杂志社承办,6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管兆勇,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鲍云海,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进文,江苏省档案馆资源开发处、南信大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金陵瞭望》杂志社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管兆勇在致辞中说,南信大扎根江北61年,艰苦办校、奋力强校。近年来,立足高等教育的使命初心和职责,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时,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支持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走向社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社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他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的理论宣讲知名品牌“梧桐论语”走进我校,为广大学子带来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大课,直抵人心,触动灵魂。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汲取时代精神的营养,“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报国之行。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近代中国城市工业化与现代化转型的典型。作为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范旭东等人创办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曾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借助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卡脖子’难题,这和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内涵高度一致。”活动现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显信教授以永利铔厂为例讲述了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航空工业金城集团从航空起家,与共和国同岁。它修复的飞机曾飞过天安门上空,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金城集团党群文化专员陈芳以“忠诚奉献 逐梦蓝天”为题,讲述了集团“航空报国 追求第一”的精神境界。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跨越三个世纪,承载着156年的军工历史文化。晨光集团原企业文化主任宋建中以“百年军工 航天报国”为主题,回顾了晨光集团的三次重大转变,并向大学生们介绍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杰出代表郭绍江、王南石等人的先进事迹。“一代代晨光人身上‘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精神,坚定了我们继续为建设航天强国再创新辉煌的信心、决心。”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是新中国建设成就和技术成就的象征,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团委书记胡静而言,“桥三代”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蕴含着传承与责任的精神归属。胡静用激情与诗情,将一段刻骨铭心的传承故事娓娓道来,“从寻梦人、筑梦人,再到圆梦人,一代代建桥人让‘中国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典型代表。”
2020年11月,南信大周显信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组成“大桥之魂”课题组。学生代表钟倩华和大家分享了寻访南京长江大桥106位建桥人的幕后故事。“在采访中,只要提到建桥的经历,这些大桥建设者都会闪耀出骄傲和自豪的眼神,参与建桥成为他们人生中最荣光的事情。”
为深入挖掘和研究南京长江大桥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起成立“南京长江大桥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陈向阳、管兆勇、鲍云海、赵进文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管兆勇致辞
周显信分享永利铔厂自主创新经验
陈芳分享金城集团的卓越贡献
宋建中讲述晨光集团航天报国的责任担当
胡静分享建桥人的故事
钟倩华分享寻访长江大桥建桥人的幕后故事
为南京长江大桥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南信大艺术团表演
观众
活动现场